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1的文章

我那在課堂上所辦的小型TED論壇

By Bennett 2011/05/31 利用在台中技術學院國貿系擔任業界教師的機會,我在課堂上辦了一個實驗性的小型TED論壇。我們為這個論壇特地取了個名字,叫「TEDx IT1」。 我的用意在於架設一個舞台,讓學生學習以簡報演說的型式,表達他們獨特的創意、想法、主張或立場。這一年擔任業界教師的經驗,讓我體會到學生其實擁有無窮的創意點子。有時他們只是缺一個舞台,有時他們只是不知該如何更有效的表達。我所做的只是提供一個舞台,帶領他們如何更有創意地表達。因為我深信每個人都能發揮潛在的說服力與影響力,改變這世界,更加地美好。 我先將學生分成九組,每組5至7人。每組皆有兩個星期的準備時間。在發表簡報演說的前一個禮拜需繳交「 簡報企劃書 」。每組的演說時間限定在5分 鐘。這是要訓練如何在簡短的時間內表達一個完整的idea。語言可選擇中文或英文。每組可推派代表上場演說,全組上台參與也可以。我用iPhone App-- PresentTimer ,4分鐘第一次提醒,4分半第二次提醒,5分鐘第三次提醒並結束演說。為求公平,5分鐘一到即需中止演說。當每組依序發表演說後,我再以一位聽眾的角度分享每組的優缺點。另外,我也邀請演說的同學分享他們的心得與感想。最後,我會問他們一個問題:「如果再重來一次的話,你覺得那個部份可以做得更好?」 我的結論是如果你希望簡報讓人印象深刻的話,可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: 團隊合作 ─無論是在學校或在職場,團隊合作都不件容易的事。但是我們知道,單靠一已之力,無法完成大事。唯有分工合作、樂於貢獻、全體投入,才會有傑出的結果。經由團隊合作完成的作品往往令我驚豔。 大膽的主題 ─大膽的主題能夠立即吸引聽眾的注意。如果主題太過模糊或是不夠聚焦,可能會讓聽眾陷入疑惑與不解中。明確、聚焦、大膽,就像報紙的標題一般,才能抓住聽眾的目光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主題是"What Not Eat Insects?"。 善用工具 ─我一直重覆的一個觀念是,任何形式的簡報檔都應該只是「視覺輔助」( Visual Support )。簡報檔僅需扮演好協助簡報者更清楚地傳達訊息的角色。它不應反客為主,成為簡報的主角,讓簡報者落為配角。除了文字之外,如果能夠搭配適當的照片、圖表、聲音或影片,將會為簡報增色不少。簡報工具不僅限於簡報檔。有好多小組都使用道具,這也

簡報企劃書

還記得我用 5個圈圈 來比擬如何準備簡報嗎?我們來更進一步的延伸探討,讓這5個圈圈成為強力的簡報工具。 首先,如果我們認真地從內而外,依序地完成每一圈的思考,會發現可以將這些內容化作一份簡單的簡報企畫書。這份企畫書的內容不需太長,我建議的型式是A4 One Page。 為什麼需要大費周章為每次簡報準備一份企畫書呢?好處是這份企畫書將成為整份簡報準備過程的最高指導原則。有時候我們常犯的毛病是,好不容易完成一份簡報後卻忘了當初的用意。如果有一份書面化的企畫案,就能夠成為我們簡報的參考指標了。 另外一個好處是,可以幫助與團隊或主管達成簡報目標的共識。在還未正式著手進行簡報的製作之前,大家都能夠同意這份文件的內容,將能夠縮短來回修改的時間。同時也能夠避免作白工的風險。我們用簡報企劃書溝通彼此的期待,以確保簡報能夠滿足各方面的需求。 在專案管理知識領域中,也有類似的概念,稱為" Stage Gate "。當大家都Sign Off簡報企劃書後,我們再接著往下一階段的準備工作進行。 其實也不用把簡報企劃書想得太困難或太複雜,內容只要力求簡潔即可。你可以用以下的結溝來準備: Why 是Purpose(緣由),說明為什麼作這一場簡報。 Objective 是目標,說明簡報結束後所應達成的效果。 Who 是Audience(聽眾)與Presenter(簡報者),定義誰是簡報的聽眾並指定負責作簡報的人。 When & Where (時間與地點),說明簡報舉行的時間與地點,這將影響簡報的準備方式。 What 是Key Points(重點),說明簡報最核心的論述是什麼?如果將簡報濃縮成一句話,那麼那句話是什麼? How 是Structure(大綱),說明為了達成簡報的目標,要如何設計簡報的架構與大網。 準備簡報企劃書看似多餘又浪費時間,其實它反而可以降低我們準備簡報的時間與心力。因為我們能夠一直確保準備的方向是正確無誤的。因此而降低失誤的風險。與你分享這麼一句英文諺語: If you fail to plan, you plan to fail.

Bennett的重大決定

Bennett Yang 2011/05/02 Bennett一直思考該如何貢獻自己在簡報上的熱情與專業,幫助人們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。簡報蘊含著改變世界的力量一直是Bennett所致力追求的。就在今天開車回家的路上,突然有了一個感動,接著作了一個令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決定: Bennett願意提供「免費」的簡報輔導與設計給公益團隊或非營利事業機構。 無論你是要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或主張給眾人、作機構簡介或是喚起眾人對某項議題的重視。Bennett希望能夠以融合創意與簡報的方式來協助大家達到目標。 因為Bennett深信並追隨 Nancy Childs Duarte 的理念: “Change the world one presentation a time.” Bennett的聯絡方式是-- E-mail: bennett@presentationshow.com.tw Facebook: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bennett.yang PresentationShow專頁: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resentationshow

戴上思考帽化身全方位的創意思考者:初次見面篇

By Bennett Yang 2011/5/2 思考需要學習嗎?思考這碼事連三歲小孩都會,為什麼還要特地去學習思考? 沒有錯,我們都會思考,那好像是與生俱來的能力。但是請你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。你平常的思考模式如何?願意花多少時間思考?思考的品質高嗎?思考的結果正確嗎?看來你的回答不是很有信心,那麼就繼續往下讀,一起來學習新的思考法與態度。 準備一場兼具創意與影響力的簡報顯然需要大量的思考。思考的過程是辛苦又累人的,腦內好像經歷一場激烈的爭鬥。也許花了長時間的思考,結果卻差強人意。也許思考常常陷入一團混亂,不知從何開始。也許簡報主題太過複雜,苦於無法整理出明確的邏輯。也許簡報準備時間太過急迫,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場完整的簡報。其實這些都是我所經歷過的問題,相信你也有類似的困擾。這讓我開始探索(Quest)是不是有一種思考方法(Grail聖杯),能夠解決這些問題。 這趟搜尋的旅程引領我認識《 6頂思考帽 》( Six Thinking Hats )。其作者是提倡「平行思考」( Lateral Thinking )而聞名的 Edward de Bono 。我們既有的思考模式常常造成耗時、片面又無效。而Edward de Bono設計6頂思考帽思考法的三種特性來解決這些思考缺陷。 角色扮演 :每一頂思考帽各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向。借由變換不同的思考帽,來調整我們的思考頻道。我們習慣性地偏向某頂思考帽的思考模式,當戴上不熟悉的思考帽時,同時也強迫我們跳出既有的思考框框。 刻意思考 :我們的思考是有惰性的,通常只會以單一面向來考量眼前的議題。如果不是用刻意的方式來引導我們的思考,我們的思考結果通常都是偏剖的。輪流戴上不同的思考帽就是強迫我們作全面性的思考。 遊戲規則 :原本雜亂無章的思考用一套遊戲規則來作規範。如果思考是團體性的,在思考路線偏離時,有明確的遊戲規則能夠作出適時的提醒。有時也要有一個指定的人來指揮思考遊戲該如何進行。 這是什麼思考帽竟然這麼神奇?讓我來一一介紹給你認識。6頂思考帽分別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: 白色(White) :白色讓人想到純粹沒有雜質。因此它代表中立、客觀。事實就是事實,無法經過任意解讀或扭曲。如果要作一項產品企劃提案,是不是要先檢視市場上有那些競爭者、價格區間、市場佔有率等,這些資訊。有時候可能沒有明確的數據或報告可參考,我們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