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2的文章

當簡報遇見亞里斯多德

By Bennett 2012/1/13 簡報檔準備好了,Check。簡報講稿完成了,Check。器材測試沒問題了,Check。名片帶了,Check。 你是否像我一樣簡報前會習慣地一一檢核所有的簡報相關的東西。這很好,但是還有一道很重要的程序要進行,那就是健檢我們的簡報是否健康有活力。 早在西元前四世紀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 就奠定了有效公眾溝通的基礎。《 修辭學 》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,主要在探討「說服的方式」。這本書中提到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檢視演說是否有效: Ethos (Credibility 可信 ) 為了讓聽眾相信我們的簡報陳述,首先要建立我們的可信度。我憑什麼作這場簡報呢?我本身具備什麼資格?我有沒有相關的經驗?我有沒有足夠的能力?可信度除了從自身取得外,也可引用外部的權威或專家來幫我們的論點背書。有誰也支持我的論點?我的論述獲得那些研究報告的支持? Pathos (Emotion 情感 ) 情感常常左右我們的決定,尤其是面臨重大的決定時情感每每戰勝理智。想想我們的簡報想要激發聽眾產些那些情感,藉此說服他們傾向支持我們的論述。是慾望、盼望、憐憫、恐懼、還是歡樂。接著再思考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觸發想要的情感,是透過故事、影片、照片、還是道具。 Logos (Logic 邏輯 / 推論 ) 簡報簡單地說就是將聽眾從A點(現況)帶到B點(目標)的過程。因此我們要能夠確保聽眾一路上都不會迷路。我的論述過程是否合乎邏輯,論點是否一致?聽眾是否聽得懂我使用的語言?我的表達方式是否清楚、易懂?我的論證是否有力,前後一致沒有予盾? Gamestorming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方法,建議以1至10依這三個面向來為自己的簡報或演說評分。分析的結果可寫在分數的旁邊。 幫簡報把把脈,確保簡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。 ﹝延伸閱讀﹞ 簡報影響力原則三:Authority權威/專家 Benjamin Zander 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與演說家

Prezi Tips 21-30

By Bennett 2012/01/10 Prezi Tip 21: 我們可以用Frame將相似的內容框起來成為一個主題。執行這個動作等於將許多物件Group起來。當你移動、旋轉、放大或縮小Frame時,框內的內容也會一起連動。可是如果要單獨編輯Frame的話要怎麼辦呢?先按住[Alt]鍵再點選Frame,這時原本應當是藍色的Zebra Wheel(斑馬轉輪)會變成黃色,接著再作移動、旋轉、放大或縮小Frame。如此,變動的只有Frame,內容會維持不變。 Prezi Tip 22: 當你要一次移動多個物件的時候可以先按住[Shift]再點選物件的方法。可是要一次移動十個以上的物件(如流程圖)時,較方便的作法是用Frame的功能(除了Hidden Frame之外),將所有物件Group起來後再移動。完成移動或編輯後再按住[Alt]點選Frame,將Frame單獨移除。 Prezi Tip 23: 有時候我們用滑鼠不太方便微幅移動某個物件到正確的位置。這時候可以先用滑鼠點選物件,接著使用方向鍵慢慢地調整,即可讓物件移到精確的位置。 Prezi Tip 24: 想要調整Path(路徑)上節點的先後順序嗎?選擇Bubble Wheel的Path/Add功能,在想要調整的節點上按住滑鼠左鍵後左右移動至正確位置即可。 Prezi Tip 25: 設定好了圖型(Shape)的格式後,想一次複製好幾個嗎?可以使用簡單的複製與貼上的功能來完成。點選圖型按滑鼠右鍵選[複製],或是直接使用鍵盤的Ctrl+C。接著將畫布(Canvas)挪至想要貼上的位置,按滑鼠右鍵選[貼上],或直接使用鍵盤的Ctrl+P。Prezi會將貼上的圖型放在畫布的正中央。 Prezi Tip 26: 你所使用的畫布(Canvas)面積愈來愈大,大到找不到想要修改的物件嗎?只要點位在畫面右側的Home鍵,就可帶你看到畫布的全部,一覽無遺。這個技巧可以讓我們觀看畫面的全景,檢視資料與資料間的連結是否洽當。 Prezi Tip 27: 我們知道人們總是健忘的。John Media在《大腦當家》談到可透過不斷重複以延長短期記憶的功效。因此,當你要從A論點移到B論點之前,可以在路徑上安排作A論點的重點複習。這樣就能充份利用Prezi特有的縮放技術(Zooming)以達到見樹(Details)又見林(Big Pict

簡報檔設計二三事

by Bennett 2012/01/06 不論你用什麼簡報軟體,請試著學習以「電影導演」的眼光來看待簡報設計這檔事。 每一個投影畫面都應該是一個特寫,以聚焦聽眾的注意力,傳達清楚的函意。 一個畫面只有一個主題,太多主題只會模糊了聽眾的焦點,讓聽眾迷失了不知方向。 所有的畫面要能夠連貫起來,前後不予盾,組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。

我的簡報為什麼會失敗?

By Bennett 2012/1/5   “If you want to increase your success rate, double your failure rate.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Tom Watson (American Golfer. b.1949) 簡報如果搞砸了,感受想必會很糟糕吧!自責、懊悔還是一頭霧水。 我覺得成功無法教我們太多東西,但是從失敗的經驗中我們能夠持續的進步與成長。在每場簡報或是講座結束後,我習慣在24小時內完成一份Lessons Learned(所學到的教訓)文件,檢討自己那方面作得很好、那方面仍需加強與改善。透過這種內省的過程讓我從失敗中學習,看清自己的弱點,明白失敗的原因。 我發現造成簡報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簡報檔設計不夠精美、簡報內容不夠豐富、簡報器材不夠完整或是簡報的時候不夠幽默等問題。當然,這些都很重要,也值得我們花費相當的心力準備與練習。但是,我相信還有更基本的問題,如果不提早確認與解決,實在很難確保一場成功的簡報。 這裏想與各位分享三個最常讓我造成簡報失敗的原因: 1. 誤解聽眾的需求 在準備簡報的過程,我會先假設什麼資訊是聽眾需要獲得的,聽眾對什麼內容比較感興趣,,聽眾對簡報主題的認識程度或抱持的態度等等。如果是對內溝通,我會透過訪談確認對方的需求;如果對象是外部機構,我會先與連絡人進行需求溝通。經常發生的錯誤是我誤解聽眾對簡報的需求。有一次去某大學舉辦講座,先前連絡人已告知聽眾對主題已有些基礎,但是到現場才發現有基礎的人才佔聽眾的10%左右。迫使我臨時修改講座的內容,因此效果就沒有預期那麼好。 預防的方法是透過「多方」訪談與簡短的問卷調查確認聽眾的需求。另外一種方法是在簡報前作需求調查,可以請聽眾用舉手或是比手指來瞭解聽眾的認知程度。 2. 簡報目標不明確 如果沒有明確的簡報目標,就像打高爾夫球時果嶺上沒有那支杆子一樣,不知道要瞄準那裏。明確的目標也像羅盤一般,指引我們準備簡報的方向,設定簡報的準則。因此在展開簡報準備的初期,首先需要確立的就是清楚的簡報目標。但是,很遺憾地我偶而也會忽略目標的重要性。有幾次當我在設計教育訓練時,並未多加考量聽眾為什麼要參加,要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