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 Bennett 2012/1/5
“If you want to increase your success rate, double your failure rate.”
~Tom Watson (American Golfer. b.1949)
簡報如果搞砸了,感受想必會很糟糕吧!自責、懊悔還是一頭霧水。
我覺得成功無法教我們太多東西,但是從失敗的經驗中我們能夠持續的進步與成長。在每場簡報或是講座結束後,我習慣在24小時內完成一份Lessons Learned(所學到的教訓)文件,檢討自己那方面作得很好、那方面仍需加強與改善。透過這種內省的過程讓我從失敗中學習,看清自己的弱點,明白失敗的原因。
我發現造成簡報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簡報檔設計不夠精美、簡報內容不夠豐富、簡報器材不夠完整或是簡報的時候不夠幽默等問題。當然,這些都很重要,也值得我們花費相當的心力準備與練習。但是,我相信還有更基本的問題,如果不提早確認與解決,實在很難確保一場成功的簡報。
這裏想與各位分享三個最常讓我造成簡報失敗的原因:
1. 誤解聽眾的需求
在準備簡報的過程,我會先假設什麼資訊是聽眾需要獲得的,聽眾對什麼內容比較感興趣,,聽眾對簡報主題的認識程度或抱持的態度等等。如果是對內溝通,我會透過訪談確認對方的需求;如果對象是外部機構,我會先與連絡人進行需求溝通。經常發生的錯誤是我誤解聽眾對簡報的需求。有一次去某大學舉辦講座,先前連絡人已告知聽眾對主題已有些基礎,但是到現場才發現有基礎的人才佔聽眾的10%左右。迫使我臨時修改講座的內容,因此效果就沒有預期那麼好。
預防的方法是透過「多方」訪談與簡短的問卷調查確認聽眾的需求。另外一種方法是在簡報前作需求調查,可以請聽眾用舉手或是比手指來瞭解聽眾的認知程度。
2. 簡報目標不明確
如果沒有明確的簡報目標,就像打高爾夫球時果嶺上沒有那支杆子一樣,不知道要瞄準那裏。明確的目標也像羅盤一般,指引我們準備簡報的方向,設定簡報的準則。因此在展開簡報準備的初期,首先需要確立的就是清楚的簡報目標。但是,很遺憾地我偶而也會忽略目標的重要性。有幾次當我在設計教育訓練時,並未多加考量聽眾為什麼要參加,要學會什麼。所以我就依照自己的喜好挑選感興趣的內容。後果是聽眾對簡報的內容一點也不熱衷,學習效果也不佳。
建議使用SMART原則為簡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。並確保在準備的過程中,所有的動作都能夠幫助達成此目標。
3. 過度自信
我覺得緊張不足以造成簡報災難,適當的緊張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地專注。我們之所以會緊張是因為相當在乎簡報的表現。自信也是好的,自信能夠讓我們表現得更專業、更熱情。但是過度的自信卻有可能毀了一場簡報。自信過了頭,讓我們輕乎簡報的重要性,也讓我們低估聽眾的回應。有時候我會在不同的場合發表相似主題的簡報。這會產生一種假相,自認為已經相當熟悉簡報的內容而忽略了許多關鍵的細節,如不同的聽眾群與不同的場地應該要調整簡報的內容。結果是每場的簡報反應不一,無法達到我期待的目標。
我能夠想到最佳的對策是,把每一場簡報都當成第一次發表。讓自己保持適度的緊張,並針對不同的對象與場地調整簡報的內容或順序。
我相信失敗是我最好的老師,從每一次的失敗跌倒中我都能獲得珍貴的學習與成長機會。我也相信失敗其實不可恥,可恥的是無法承認或面對自己的失敗。
同意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