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下午我站在公司辦公大樓的頂樓(10F),面對著執行長、顧問與來自開發的主管與同事,作了一場資訊型(Information)簡報。我的任務是要提出一份分析報告,作為執行長決定是否開發某個產品的依據。由於牽涉到新科技的應用,所以需要花點時間解釋技術與市場的背景。21張投影片,我大約花了15分鐘。結論是...執行長否決這項開發建議,但是...相當肯定我的簡報。顧問對我的簡報也有正面的評價。
看來我的簡報經驗又可記上一筆。我如何辦到的呢?
其實這場簡報準備的時間相當短促,只有一、二天。但是又需要收集與消化大量的資料,抽取出有用的訊息,以一個有效的結構呈現,最後才能作成簡報。其實,不論準備的時間長或短,我都會拿出筆記本作規劃,而不是直接打開Microsoft PowerPoint。我會先以心智圖的手法(mindmapping)問自己Why, Who, What, When & Where。作這樣的先前分析,讓我知道為什麼要作這場簡報,我的聽眾是誰,我的主題是什麼,什麼時候在那�作簡報。方法也許很笨,又不夠數位化,但是能夠讓我充份地思考。心智圖也能幫助我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idea。接著我在同一張心智圖上,訂下我的目標。關於如何達到簡報目標就是How了。
這時候專案管理的手法就可以派上用場。細分所要進行的工作,排列工作的順序,訂每個工作的完成時間。這些都是專案管理的基本運用。
吸引人的簡報應該像說一個故事。在「簡報聖經」(Presenting to Win)一書中總共列了16種簡報可用的故事架構。我決定採用Chronological,介紹這個市場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並在筆記本上先試著描繪每一張投影片的內容與順序編排。
為了讓訊息更黏(sticky),我將「創意黏力學」(Made to Stick)中建議的法則,也就是Simple, Unexpected, Credible, Concrete, Emotion & Story,作為檢核表。檢視重要的訊息,可以套用那個法則,讓它更黏、更有說服力。
這時候,我才打開PowerPoint開始製作投影片。有人會把製作與設計投影片當作簡報的全部。但是一場成功的簡報卻要面面俱到。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製作投影片,因為在還沒打開電腦前,每一張投影片就在我的腦海中。其實,少了花俏的裝飾,仍然可以簡潔有力。
雖然我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排練,但是我所要講的是一個故事,有開始有結尾。我只要知道這個故事的劇情大綱,搭配投影片的輔助,就能夠為大家呈現一個完整的簡報。
豐富的簡報經驗,讓我準備簡報的流程愈來愈系統化,也愈來愈有效率。我計劃將這些整理成一套簡單的方式,讓大家都能夠輕鬆地應用在任何的簡報場合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