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時代的簡報工具競爭:Prezi的挑戰與機會
講起Prezi,對簡報工具有所認識的人應該不陌生。我是台灣唯一官方認證的Prezi Expert,負責在台灣推廣Prezi的應用,並對教育機構與企業提供Prezi教育訓練與簡報設計服務。Prezi在2009年創立初期,以動態展示資料、簡單的功能、好玩的操作方式,在長期被PowerPoint強勢領導的簡報領域中創造不少話題與關注。
然而,近幾年的發展顯示Prezi迷失了方向,初期的成功未能帶來長久且全面性的成長。脫離了原有的自由度,增加了過度複雜的功能,加上過低的訂閱數,讓Prezi面臨挑戰。隨著AI時代的來臨,簡報工具市場湧現了許多重磅競爭者,如Canva、Gamma、Beautiful.ai等,這些因素迫使Prezi重新思考定位。自創始CEO下台以來,Prezi逐步將發展重點轉向教育應用。
因應近期業務需求,我也重新開始使用Prezi進行簡報。雖然Prezi的功能與界面經過多次迭代與改善,但仍存在許多值得討論的缺點:
中文支援幾近零 對中文使用者而言,這是Prezi最令人詬病的缺點。網站與界面完全沒有中文版,僅提供兩個中文字型,且尋找方法繁瑣,讓中文使用者望而卻步。
訂閱制價值不高 根據Prezi官網,最受歡迎的“Plus”方案月費為15美元(約台幣490元),而Office 365個人版月費僅約台幣309元。相比之下,Prezi的訂價顯得過高。
需要時間重新學習 儘管Prezi努力將操作界面調整得與PowerPoint更為接近,但其展示資訊的概念與傳統投影片有本質差異,無法直接沿用過去的經驗。初學者仍需投入時間學習與適應Prezi的編輯與展示功能。
過度依賴網路 雖然現代網路普及,但某些環境下連線品質不佳,可能導致Prezi無法正常運作。此外,在線上編輯模式下,Prezi對網路與處理器的資源需求過高。
AI工具實用性不足 Prezi已推出AI工具以協助使用者快速建立簡報架構或內容,但中文支援幾乎為零,生成內容的品質也難以令人滿意。相比之下,使用ChatGPT或Perplexity生成內容後再移植至Prezi可能更為高效。
儘管Prezi目前面臨諸多挑戰,我仍認為其核心概念擁有獨特性,值得期待未來能否藉由專注於教育市場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