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Prezi有了Aviary的加持,相片編輯功能全到位

圖片
過去一直覺得Prezi是一項單純又好用的工具。因為單純,所以可以讓我們專注在簡報內容的編排上。不會浪費多餘的時間在把玩一堆不痛不癢的功能上,讓簡報設計失了焦。但是也因為如此,想要達到特別的效果,就得自行使用外部軟體(如影像編輯軟體、繪圖軟體、影片編輯軟體或是Flash動畫製作軟體)來輔助完成。 比起PowerPoint,Prezi內建的相片編輯功能實在太陽春了。頂多讓你作過裁切(Crop Image),就沒有其它功能了。Prezi想必也傾聽了使用者的心聲,現在己將線上熱門的影像編輯服務 Aviary 納入Prezi編輯器中。 其實你也可以下載Aviary的 iOS 或 Android 版本,在你的行動裝置上使用Aviary的影像編輯器。 在Prezi編輯器中使用Aviary的相片編輯服務,就跟使用Instagram一樣簡單。 在畫布上的圖片點一下,從選取框上方的功能列中選「Effects」特效。 Aviary相片編輯器的功能可分為三大類,Enhance(加強)、Effects(濾鏡)與Frames(外框)。 Enhance加強 :這個功能中有三種效果。分別為Hi-Def(高解析)、Illuminate(變亮)與Color Fix(顏色修正)。點一下按鈕即可預覽每一種效果。確定套用的話,按一下「Apply」。按畫面左方的「Cancel」鈕即可取消離開。每一種效果,都來試用看看吧。 Effects(濾鏡) :這裹總共有20種各樣的濾鏡可供套用。喜歡玩Instagram的朋友應該不陌生。不同的濾鏡可以帶出不同的氛圍。 Frames(外框) :你可以為相片選擇13種不同的外框。 有了Aviary相片編輯器的加持,補足了Prezi較弱的圖片編輯功能。Aviary所提供的服務,也相當符合Prezi的簡單好用精神。請立即開啟Prezi編輯器,親自嘗試體驗看看。

進化了 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

圖片
想不到,從2013年3月開始,Bennett主持【Prezi簡報工作坊】至今已快一年。這一年,活像個Prezi傳教士,到處去分享Prezi,教大家如何使用Prezi。對象有學生、有老師、有醫師、有律師、有企業主、有高階主管、有上班族、有社會工作者…。一場接著一場,著實累積了不少Prezi訓練的經驗。 第一場【Prezi簡報工作坊】在台中,2013年3月23日。 Prezi的功能與特色不斷在更新,【Prezi簡報工作坊】也不斷同步進化。2014年的開始,【Prezi簡報工作坊】正式改版為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。 此次改版的重點有三個: 1. 掌握Prezi的核心思惟。Prezi與PowerPoint用途相似,但方法卻截然不同。Prezi的確很酷很炫,但如果沒有掌握好Prezi核心的精神,恐怕最後會弄巧成拙。因此,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將會引導你建立正確的Prezi概念,讓你的簡報如虎添翼。 2. 學會Prezi的主要功能。透過各式的範例與實機練習,你將會不斷操作Prezi的各項功能,直到熟練為止。你也將學會正確的Prezi簡報製作流程。因此,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可以幫助你縮減獨自摸索的時間,在短時間內熟悉Prezi的操作方式。 3. 活用Prezi的各項應用。在我的眼中,Prezi的應用已經超越簡報。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將帶你發掘Prezi的隱藏應用。不論是工作或生活,Prezi都能幫你調味、加分。 報名第一梯次的【Prezi簡報工作坊2.0】 2014/2/22 (六) 台北場 http://bit.ly/1mzTwAc 2014/3/1 (六) 高雄場 http://bit.ly/1eIuc9K

現在你可以在Prezi中正常輸入中文了

圖片
如果你接觸Prezi已一陣子,肯定對Prezi中文缺字問題相當沮喪甚至抓狂。可喜可賀的是,現在你可以跟這惱人的中文缺字說Bye bye了。11月26日Bennett接獲來自匈牙利Prezi總部工程師Kalman的通知,新中文字型已正式上線。 由Bennett搭起橋樑,搓合Prezi與一家台灣字型廠商合作,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案。雖然過程幾經波折,其中Prezi甚至一度決定放棄修正中文問題,但最後仍得以順利解決。中間最大的技術問題來自Prezi內部設定字型檔案的大小不得超過2500KB的限制。然而,正常的繁體中文字型檔案至少也有5MB。感謝字型廠商最新的技術支援,所提供中文字型能夠滿足Prezi的需求。過去努力與付出總算沒有白費。也要感謝Kalman的努力與支持,中文才有今日的成果。 一開始Prezi僅提供一種中文字型(接近宋體),而且無法對此字型設定粗體與斜體格式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字型可同時支援繁體與簡體中文的輸入。目前雖然只有一種字型可供選擇,不過先求有再求好,Bennett未來將持續向Prezi爭取更多的字型。 如何在Prezi中輸入中文 新增一個prezi檔後,進入Prezi Editor編輯器中,從上方功能列的”Themes”下拉選單點選「 中文 」佈景主題。如果是第一次執行中文主題,此時系統會進行一段載入的動作,結束後以滑鼠點一下畫布即可離開”Themes”選單。 在畫布(Canvas)上空白處點一下滑鼠左鍵,即出現一個文字輸入框,即可在此輸入框中輸入中文字。也可以試看看同時輸入繁體與簡體中文。 如何設定英文字型 Prezi限制一份prezi檔僅能使用三種不同字型與樣式,也就是你在文字輸入框內所看到的Title、Subtitle與Body。但是如選用「中文」主題,這三個字型選項皆預設為同一字型,也就是內建的宋體。不過這種字型的英文字體並不美觀。我們可以保留一種字型給宋體,修改其它兩個字型作為輸入英文時使用。 從"Theme”下拉選單中找到"Customize Current Theme…”選項,以開啟"Theme Wizard”(主題精靈)視窗。點視窗正下方的"Next”到第二個頁面,就可修改預設的字型。例如,Title保留給中文不動,Subtitle與Body分別從內建的英文字型挑選一種。如此...

Prezi螢幕比例選4:3還是16:9?

圖片
什麼時候要設定Prezi的螢幕比例(Screen Ratio)? 如果你在寬螢幕(通常16:9)編輯Prezi檔案,卻使用投影機(通常為4:3)投影在布幕上作簡報。或是在4:3比例的螢幕上編輯,卻使用16:9比例的液晶電視進行簡報。這兩種情況下,建議設定螢幕比例來限定Prezi投影時的畫面範圍。 Prezi編輯的區域好像是一張大型的白板,可任意書寫或擺放資料。有時資料擺放過於集中,其它內容的全部或局部可能會意外地展示在畫面中。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,最好事先了解簡報時的螢幕比例。並以此比例來限定投影畫面的範圍,確保畫面是乾淨的,沒有其它雜訊。 首先在Prezi編輯器的右上角「Help and Settings」下拉選單中找到「Screen Ratio」設定選項,並依投影畫面比例調整為4:3或16:9。假設我是在16:9寬螢幕比例的筆記型電腦上編輯,未來想在4:3比例的投影上展示,那麼我就選4:3。 以編輯器中的左上角「Present」進入簡報/預覽模式,我們發現中間的預覽畫面限定為4:3比例,畫面左右兩側並以黑邊顯示。如果是在4:3比例的螢幕上設定為16:9,則黑邊會出現在預覽畫面的上下兩側。 在Prezi編輯器中,以「Zoom to Frame」功能放大某框架,也會發現4:3畫面比例被標示出來。即下圖中顏色較淺的方塊。如此在編輯的時候就可先預覽未來投影時的畫面範圍。 Prezi的畫布不像投影片有邊界的限定。因此只能透過這種改變螢幕比例的方式來限定投影畫面。

教師節快樂,學生同樂!

圖片
9/28前老師或學生憑證報名【Prezi簡報工作坊】 http://bit.ly/1aB2lJX ,享「 二人同行一人免費 」優惠。 名額有限,報名請快。 圖片來源: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st3f4n/5422493992/

看「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」學簡報設計

圖片
看過「超級全能住宅改造王」這個日本電視節目嗎? 我相當喜歡這個節目,常常與家人一同觀賞。透過建築師的巧妙設計與創意,讓破舊的老房子浴火重生,成為夢想住宅。 我發現這個節目最吸引人之處,莫過於改造前與改造後的表現手法。以同一個角度拍攝房屋的一角,比較改造前後的極端差異。每次都打從心底讚嘆,怎麼差那麼多! 這種Before & After比較所帶來的魔力,其實也可以應用在簡報的安排與設計上。特別是在展現客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前與後的改變。我猜你一定會先想到減重廣告的瘦身前與瘦身後的比較。沒錯!搭配照片或影片,能夠立即展現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成效。不過,切勿誇大不實。 這種技巧也可以套用在簡報的架構中。在簡報的一開始,點出聽眾可能面臨的問題或困擾,再帶出你的解決方案,並證明為什麼有效。 Before & After,簡單卻很有力量。

一起出海捕捉簡報的點子

圖片
今天,我想邀請你一起踏上漁船,出海。這一段旅程,我們所要經歷的體驗,對簡報這件事可能有不同的啟發。我們想像自己是個漁夫,如何從捕漁學習捕捉簡報的點子,珍貴的點子。 圖片來源: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emiliano-iko/5220064243/ 找對漁夫一起出海補魚 。商業環境中,關鍵的簡報通常由一個專案團隊或一個部門負責籌備。完成一份簡報需要不同專業的投入。就像一艘漁船需要不同捕漁專業的漁夫。即使是一個人獨立準備簡報,也要極力對內或對外尋求專業的協助。如此,準備簡報才會更加有效、有說服力。 將漁船開到有漁群的地方 。也許是漁夫的長年的經驗,也許是雷達偵測的結果,船長將漁船導航駛向漁場。準備簡報的初期,需要完成許多定義的工作,如定義簡報的綠由、定義簡報的目標、定義聽眾並定義簡報要解決的問題。接著利用過往的經驗或分析工具的輔助,引導簡報朝正確的方向準備。有了明確的簡報定義,簡報才會有清晰定位,接下來準備工作才有意義。在有魚的地方捕想要捕的魚。 撒網後就只能耐心等侯 。要捕魚就要先撒網。撒了網,需要等待一段時間,等魚自投羅網。定義好簡報要解決的問題後,就可以開始發想簡報的點子。也就是撒網的動作。捕魚需要耐心,發想點子也不應過於心急。需要有一段允許的時間(建議15~30分鐘),讓每個人寫下儘可能想到的點子。接著再讓每個人分享點子與想法。通常,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法都不是最好的方法。因此,需要有一段等待的時間,再收網。 我們不會知道會捕到什麼魚 。也許這是捕魚的一種樂趣,每次拉起漁網都是一種期待。簡報發想所產生的點子,珍貴的、有用的、沒用的,全部集中在一起。捕獲的漁量愈多,捕獲高價魚的機會就會愈高。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腦力激盪一開始要先求量而不是質。有了大量的點子,再進行篩選與分類的動作,並從中尋找有價值的點子。 捕不到魚的時候怎麼辦 ?有時豐收,有時落空,誰也說不準。如果真得捕不到魚,那麼就換個漁場試試。發想簡報的點子階段,有時也會碰到障礙。與其繼續鑽牛角尖浪費時間,不如換個地點或使用創意思考工具如 *Gamestorming ,進行另一個回合的發想。 發想簡報點子就像漁夫撒網捕魚。重覆撒網收網的動作,直到捕獲有價值的魚或點子。要有耐心,也要懂得變換情境,最後才能滿載而歸。 * 在10/2 【創意X簡報工作坊】 中,你將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