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2的文章

一開場就要與聽眾建立關係

我喜歡在簡報或演說的一開始安排一段與聽眾互動的時間。可能是舉手調查、我問他答、分組討論或是聽眾的自我介紹。這些活動也許會佔用一些時間,但是這些投資是值得的。透過互動,我可以更加了解聽眾的背景、心態與需求,儘量收集可用的資訊。並以此為基礎,微調簡報或演說的內容。這麼做能夠讓聽眾有客製化的感受。與聽眾的關係也更加親近了。真是一舉數得。

簡報發想靠這三個B

絞盡腦汁也擠不出新鮮的點子嗎?那麼就交給三B試試。其實三B是Bus(公車),Bed(床)與Bath(洗澡)的縮寫,也就是說暫時離開工作場所、不去想眼前的問題或挑戰,新的點子反而會不經意的出現。曾有一位知名的科學家說過,他許多重大發現都是從這三B中獲得靈感。這就是三B法的由來。 我的經驗是,當我在發想簡報的內容遇到阻礙時,我會容許給自己一段時間暫時擱下不去想。意外的是常常在通勤的路上或是在散步時,源源不絕的點子反而一一地出現在腦中。當我回到簡報的準備工作上時,我就有新的點子、截然不同的觀點或是解讀。 將注意力從眼前的問題或挑戰移開並不代表停止思考,而是交棒給我們的潛意識繼續工作。讓我們的頭腦有一段時間進入孵化的狀態,讓思考工作漸漸熟成。這很像釋放緊張或壓力的過握,先握緊拳頭弓起身體,緊繃每一條肌肉,接著再全然地放鬆。一開始我們先用力地想,接著就完全停止思考,交給潛意識去處理。互相接力,通力合作,就可以產生絕佳的點子。 其實我們並不曉得新鮮的點子何時會冒出來。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預備好適當的環境,讓我們的思考慢慢結出果子來。好像我們準備了所有的材料,卻無法烹煮出一道美味的佳餚。有時不要著急,容許有一段時間讓食材慢慢燉煮,才能融合在一起產生獨特的風味。我們的頭腦也需要這種慢慢燉煮的過程。 Michael Michalko在Thinkertoys這本談論思考工具的書中建議,可使用以下的步驟來進行三B法。 1. 指定。指定一項值得花費心力的挑戰,並想想解決之後將帶來的成效。如果可以想像戰勝這個挑戰,你就會被潛意識推著朝向創意解決對策前進。 2. 準備。收集所能找到得到的資料。閱讀、與人討論、問問題並盡所能地研究這些資料。有意識地費盡心思進行準備工作。直到你認為已作好萬全的準備。 3. 指示。指示你的頭腦開始尋找問題的解決對策。可以這麼說以作為結尾:「好,開始尋找解決對策。我兩天後會再回來看結果。」或是「找到對策後就通知我。」 4. 孵化。放開這個問題。不要花費任何心力。暫時擱在一旁,忘了它。這段期間可長可短。散個步、沖個澡、看場電影或是睡個覺。孵化一定會自然完成。 5. 我發現了!(Eureka!)這過程可能花五分鐘、五小時、五天、五週、五個月或更久,但是靈感一定會出現。 讓你的頭腦放鬆一下,思考效率反而會更好。